銷售熱線
裝備制造行業貫穿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我國裝備制造業工業規模已居全球第一,但存在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高、服務型制造發展滯后等問題,數字化轉型升級已成必然。2022年12月28日,美云智數聯合國內咨詢企業AMT企源科技、西北工業大學共同撰寫的 《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以下簡稱 《白皮書》)發布?!栋灼坊谘b備制造行業競爭格局、行業特點、驅動因素和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挑戰,結合美的 “燈塔工廠”的實踐經驗,共同探討數字化轉型的價值路徑、應用場景和未來發展趨勢。
取得歷史性成就
作為 “大國重器”的裝備制造行業,挺起了中國制造的脊梁。十年來,裝備制造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張。2012-2021年,裝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始終保持中高速,特別是今年以來克服疫情影響率先回升,拉動制造業較快恢復。
二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裝備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0萬億元,同比增長18.58%。造船三大指標保持領先,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2年居世界第一。汽車保有量從2012年的1.2億輛增長到3.1億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
三是 “大國重器”亮點紛呈。C919試飛、“蛟龍”潛海、雙龍探極,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白鶴灘水電站順利投產,“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機組全面建成投運并實現 “走出去”,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實現主發電機動車。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28%提高到2021年的32.4%。自主創新的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國實現經濟強國的重要方式,是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裝備制造業處在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裝備制造企業與新技術深度融合。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重塑業務流程、優化價值鏈、創新商業模式,從而增強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高質量發展和制造強國建設部署要求,先后發布中長期規劃6項、“十三五”“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7項、重點領域產業政策60余項,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切實引導產業方向和發展預期。
西北工業大學智能工業和信息化研究所所長何軍紅表示,裝備制造企業要通過管理的模式加技術手段的融合變革,來形成面向產品快速變化的供應能力,以便于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同時要培育企業新型供應能力的構建。
當前,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成為裝備制造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助力?!栋灼分赋?,在全球產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的情況下,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 “再工業化”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快速進取的雙重壓力。當世界的制造業正穩步向工業4.0邁進之際,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急需借助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達成根本性的變革。
“燈塔”經驗引領企業數字化轉型
針對裝備制造業產品定制化程度高、生產過程協同困難、數字化應用基礎差等轉型難題,AMT企源科技合伙人馬文杰表示,《白皮書》指出,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以參考 “1個戰略中心、2個轉型目標、3個平臺能力、5類業務場景”的 “1235框架”來實現,為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數據驅動的智能化運營管理指明了方向。
《白皮書》也汲取了國內 “燈塔工廠”建設的先驅者——美的集團的燈塔工廠建設經驗:以5家全球燈塔工廠的建設經驗和美云智數基于燈塔工廠業務實踐總結出的 “裝備制造行業燈塔工廠”建設方法論為依托,建立明確的轉型路線圖,涵蓋頂層設計、路徑規劃、評價標準、人才培養等,為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的實踐指導。
裝備制造領域細分行業眾多,不同行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痛難點各不相同,本次 《白皮書》以航空機載裝備子行業、船舶裝備子行業、煤炭機械裝備子行業、風電裝備子行業等幾個細分行業為例進行了深入解讀。
對于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與展望,《白皮書》指出,我國的裝備制造企業亟需迎難而上,借助數字化轉型所賦之能的大 “增量”、盤活 “存量”,走智能化、服務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